近日,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对话拉贝”:和平外宣的青年视角与智库实践》入选江苏省委宣传部2024年度“江苏智库实践十佳案例”。

1937年,德国人约翰·拉贝和其他在华国际友好人士设立“南京安全区”,为20多万南京难民提供了庇护。拉贝在此期间写下的日记是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近年来,由外国语学院陈民、常晅,艺术学院王诗晓等指导的“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团队依托南京大学本科生全球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暑期社会实践等广泛开展文献收集整理、社会调查和学术研究,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2021年6月起,“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团队寻访包括拉贝后人、《拉贝日记》翻译出版团队、国内外为传播拉贝大爱精神与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付出辛勤努力的各界人士共50余位,对他们进行深入访谈,以口述史的形式生动呈现拉贝及其《拉贝日记》的发掘、传播与影响。此举不仅旨在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细节进行补充,而且通过个体叙事让“对生命有大爱,对和平有追求”的拉贝精神在当下焕发新的生命力。2024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对话拉贝》,读本收入49场访谈实录,将拉贝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友谊纽带,广泛传播一系列跨越时空的对话,更好凝聚各国人民的和平力量。

《对话拉贝》一书编写团队受邀参加2024上海书展,在南京世界文学客厅等场合举办新书分享会,获《文汇报》《扬子晚报》“交汇点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

2024年7月,团队携《对话拉贝》和其他外宣成果前往德国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哥廷根、法兰克福、海德堡等地开展科考与科研训练,与当地的青年学生、和平研究者、和平爱好者以及中国驻德国使领馆的外交官、媒体工作人员等进行了充分的对话和深入的交流。《对话拉贝》得到拉贝后人托马斯·拉贝、克里斯·莱因哈特的高度评价,并被赠予莱比锡等六座城市的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中国和丹麦建交75周年。团队应中国驻丹麦王国大使馆、中国驻汉堡总领事馆、辛德贝格基金会、德中友好协会联合会等的邀请,将于8月13-22日前往德国汉堡、不莱梅,丹麦奥胡斯和哥本哈根等地举办多场以约翰·拉贝、辛德贝格相关的展览,并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民间对话,推动青年和平行动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