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动态

    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彭华民教授著作《中国社会福利理论与制度构建研究》出版

    发布时间:2020-09-30 点击次数: 作者:社会学院 来源:社会学院


    日前,我校社会学院彭华民教授的最新著作《中国社会福利理论与制度构建研究》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彭华民教授任首席专家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研究成果,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该研究突破了传统社会福利制度理论限制,首次提出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构成要素理论。福利需要、福利态度、福利责任、福利政策、福利治理、福利体制、福利提供、福利组织和福利接受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为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拓展理论空间、政策空间和服务空间,为中国组合式普惠型社会福利转型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中国政府承担的社会福利责任虽然有扩大但仍是有限。国家福利责任开始从补缺转型到普惠。政府主导多元部门参与福利提供是形成多元责任结构。社会成员基于他们的社会公民权利、福利资源拥有和生活中的风险,有表达自己的福利需要权利,有选择社会福利的福利态度,由此形成福利制度构建的社会拉力。福利需要和福利态度是政策制定的前提和基石。福利治理是中国组合式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构建中的新议题。福利治理是从管理向公民参与的转型。中国福利体制兼有国家威权、去商品化、福利文化、生产主义特征,其互相影响,凸显了适度普惠的本土意义。福利组织是福利生产和福利传输的关键。专业化、落地化、资源整合的民间力量正在推动福利组织发展。最后,福利提供和福利接受的逻辑关系和现实构建,成就了中国组合式普惠型社会福利理论与制度安排创新的全景画面。

    该研究首次提出共享型组合普惠社会福利理论,其包括四个逻辑相关的制度内容:(1)功能组合。制度必须有安全网功能、需要-资源再分配功能、共享-整合功能。(2)发展组合。整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实施市场经济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双向发展,实施相互促进的双向运动,帮助弱势群体满足福利需要,同时帮助全体公民防范和应对社会风险,共享发展成果。(3)收入组合。市场收入和社会收入双重收入并行和互补,通过市场工资和社会工资两种截然不同的分配方式动态提升的弱势群体社会获得,有效地共享发展蛋糕。(4)特殊和普惠组合。共享发展的组合式安排有针对特殊人群的特殊福利提供,还要与普惠全体人民的福利结合。在共享改革成果原则的指引下,建立有差别、有层次、有分标的多种福利组合的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快速、动态、高质地提升人民福祉。

    共享发展组合式普惠型社会福利是中国特色概念和制度安排,其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人民福祉(wellbeing)。从广义视角将组合普惠社会福利定义为人类美满存在的一种状态或条件,社会问题受到控制、人类需要得到满足、社会流动机会得到最大保障,这种美满存在状态就是福祉。共享型组合式普惠型社会福利核心是提升人民福祉,其包括五个理论要素:积极思考,有效地提出制度安排规划;积极行动,通过福利提供行动实现福祉目标;美好拥有,即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满足福利需要,拥有绿色的环境、富裕的生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成功避免风险,即成功避免经济社会包括自然风险;共享和获得的幸福感。

    该书在儿童政策和服务领域、老人政策和服务领域、残疾人政策和服务领域、流动人口(农民工)政策和服务领域提出多项建立组合式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