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26日,2024(第一届)原子级制造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大会以“推动原子级制造技术发展,推动未来产业创新”为主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谈哲敏,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陈彦丞,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苏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中国科学院院士雒建斌,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卫华等来自行业主管部门、产业界、教育界和投资界等400余位代表参加。
在25日举行的开幕式上,诸多专家学者发表了对原子级制造的看法。谈哲敏表示,科技创新是国之利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实现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突破,是国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战略部署。
窦贤康认为,目前原子级制造正处于“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的关键战略节点,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凝炼具有战略意义和牵引作用的科学问题,广纳多学科创新成果,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吸引更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原子级制造的基础研究中,形成人才成长梯队。
陈彦丞表示,要完善我国原子级制造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形成从产品研制、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到产业化推广的原子级制造产业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构建原子级制造创新发展生态体系,强化原子级制造战略力量建设,培养跨学科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
苏刚认为,原子级制造技术将为推动科学研究提供全新的手段和平台,将解决传统制造业面临的诸多瓶颈问题,对材料、纳米科学、微电子与光电子领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新兴产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有巨大潜力和应用前景。
张立表示,我国原子级制造已经形成加工、构筑、测量、基础研究、产业应用五大方向,并在绿色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实现初步应用,将带来特种装备、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发展机遇,要合力推进原子级制造发展。
雒建斌表示,原子级制造具有很强的交叉学科背景,涉及机械、材料、物理、化学、信息等多个学科领域,可将制造精度以及产品性能推向极致水平,是引领未来产业变革发展的战略性技术和推动重大装备跨代升级的重要前沿方向。
汪卫华认为,原子级制造的技术突破将极大影响产业结构,针对低维材料和异质结构的原子尺度精准制造等方向开展的研究攻关,可以支撑抢占低维材料和器件的原子制造等领域的科学高地,引领学术发展。
杜江峰认为,原子级制造是制造领域国际前沿,是通过原子级增材、减材、等材技术制造原子级产品实现性能和功能跃迁的使能技术,对信息、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产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支撑作用,是赋能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技术。
会上,南京大学原子制造研究院院长宋凤麒在发布了《原子级制造调研报告》,介绍了原子级制造的概念与背景、发展基础与迫切性,探讨了原子级制造的实施路径并提出发展建议。会上还举办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祝世宁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实验室主任徐南平,大连理工大学郭东明院士,浙江大学杨华勇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谭久彬院士,华中科技大学陈学东院士,大连理工大学郭旭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刘云圻院士,汪卫华,上海交通大学樊春海院士,苏州大学迟力峰院士参与的圆桌论坛。
同时,原子级制造论坛组委会在主论坛发布了《原子级制造发展倡议书》。《原子级制造发展倡议书》旨在进一步加强原子级制造技术创新与产业合作,提出了系统推进科学研究、全面强化技术开发、前瞻布局产业应用、共建专业人才队伍等倡议。原子级制造产业发展论坛、测量论坛、基础研究论坛、构筑论坛、加工论坛和原子级制造组委会闭门会议也在论坛期间举办。
据介绍,本次会议由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华南师 范大学、苏州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集成电路研究所、北京赛迪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