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艺术学院“艺术沙龙”第一期在浦口校区开讲

    发布时间:2024-05-26 点击次数: 作者:艺术学院 来源:院系师生在奋进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南大的殷切嘱托和给我校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重要回信精神,深入实施南京大学“奋进行动”,进一步浓厚浦口校区学术氛围,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从本学期起,在浦口校区举办“艺术沙龙”品牌学术活动,旨在通过整合校内外艺术资源,融合理论研究和实践创作,聚焦“最具创新能力”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致力培养“懂艺术的思想者和有思想的艺术家”。

    2024年5月20日,在喜迎建校122周年之际,“艺术沙龙”第一期“时尚的剧场”在浦口校区举办。本期沙龙由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何成洲教授主讲,特邀昆曲与工尺谱非遗传承人、南京大学昆曲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赵玉姝作为嘉宾,本期沙龙由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发展与校友办公室主任、昆曲研究中心副主任范丽甍主持。

    undefined

    何成洲教授作题为“时尚的剧场”的讲座。他通过展示不同国家、地区的地标式剧院建筑,生动地呈现了“看剧”这一时尚生活方式的全球影响力。他表示,时尚是人类对当下生活态度的一种折射,是反映时代文化的一种现象,用时尚来修饰剧场,并非单纯追求概念的新颖,而是站在更高的视角,把握戏剧每一次转向的情境,避免对历史进行简单的定性。他进一步提出了几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今天的我们该如何看待传统戏剧?戏剧作品何以成为经典?戏剧如何进入我们的时代?这些问题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也引导他们带着问题与思考聆听讲座的深入内容。

    何成洲教授从四个方面对“‘时尚’的剧场”进行解读。一是“作为艺术的剧场与时代风尚”,他聚焦昆曲艺术,介绍了昆曲的历史与发展,对柯军及其创作的一系列“新概念昆曲”,以及《夜奔》《邯郸梦》等作品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他强调,昆曲作为一种古老的戏剧形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在利用传统资源的同时,拓展和利用新的资源,以此展现出昆曲的时尚性。二是“作为文化的剧场与思想变革”,他以“易卜生在中国:从易卜生主义到跨文化的易卜生”为例做个案研究,通过话剧舞台上“跨文化”的易卜生、不同戏剧形式的演绎、易卜生主义、娜拉的中国化等一系列丰富原作的现代性内涵的改编,展现了易卜生经典作品历久弥新以及中国近代以来思想文化的变迁。三是“作为媒介的剧场与全球化”,他以《牡丹亭》、《图兰朵》的个案研究为例,展示了这些作品如何通过不同媒介的运用,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他表示在全球化的当下,剧场中的多元媒介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四是“作为实验的剧场与虚拟世界”,何成洲教授认为,这些虚拟剧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创作和欣赏剧场艺术的方式,更为我们探索未来剧场艺术的可能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剧场艺术将会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形态和内涵,数字剧场、赛博剧场、元宇宙剧场等虚拟剧场逐渐成为新的时尚。

    随后,赵玉姝老师以“戏曲的时尚性”为题作主题分享。赵玉姝老师从昆曲的语言和旋律入手,深入剖析了昆曲的独特魅力。她通过细致入微的讲解,带领同学们领略了一字型腔中蕴含的中国汉字之美。她从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三点分享自己对“戏剧时尚性”的看法。她引用“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等民间谚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昆曲曾经的流行盛况,指出戏曲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时尚。对照当下,她以戏曲电影《白蛇传·情》为例,详细分析了该电影在技术革新与戏曲艺术完美融合方面的成功尝试,并指出这种创新为戏曲的破圈传播提供了有益借鉴。展望未来,她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沉浸式戏曲作品《新龙门客栈》为例,深入剖析了该作品的时尚性,并鼓励创作者进行跨界尝试和创新。赵玉姝老师认为,只有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吸收各种各样好的艺术形式,才能助力戏曲的发展,从而站在更高的维度创作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作品。

    本次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在场的同学们观众认真倾听、深度思考、积极交流。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上台学习模仿昆曲演唱,直观地感受昆曲的韵味。

    活动的最后,范丽甍主任做了总结。她表示,这次讲座不仅激发了观众对“时尚”剧场艺术的无限遐想,也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同时也在学术界和文艺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考。这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交融。

    据悉,“艺术沙龙”作为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在浦口校区打造的学术品牌,将持续邀请艺术学院的知名教授和年轻学者,以及校外嘉宾,发挥艺术学院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举办更多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艺术沙龙活动,为广大师生打造一个浓厚的艺术学术氛围。